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力争破25万亿元!聚焦11大重点行业,三部门助力轻工业稳增长

日期:2023-08-01 10:53:17 来源: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记者王悦徐芸茜北京报道

轻工业涵盖吃、穿、住、行、玩、乐、教等多个领域,是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是工业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关资料图)

7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制定了《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下称《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批重点举措,巩固拓展轻工业稳增长良好态势。

《方案》提出,力争2024年年底前,规上轻工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25万亿元,培育升级50个规模300亿元以上轻工产业集群,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更多质优价廉的轻工产品,贡献给广大消费者。

“《方案》的发布释放了国家对轻工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信号,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稳定轻工业的发展。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国轻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中国轻工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动力。”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聚焦重点行业分类施策

今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的背景下,轻工业发展保持一定韧性。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轻工业近年来总体保持平稳,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度保持在20%以上,对工业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较大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上半年,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实现由负转正;轻工11类重点商品零售额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附加值比较高的电动自行车产量增长%,电池、助动车制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出口稳中趋缓,上半年轻工8种重点商品出口额2196亿美元,同比下降%。

在此情况下,《方案》提出家居用品、塑料制品、造纸、皮革、电池、食品等六大万亿级规模行业被列为需要着力稳住的重点行业,老年用品、婴童用品、文体休闲用品、生物制造以及预制化食品被列为了需要培育壮大的新增长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每个行业分别实施1至3项标志性举措,确保政策落实落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在家居用品领域开展智能家电互联互通、“百企千县万村美丽家居”行动,造纸行业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此举将对这些重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政府将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时,通过分类施策,可以更好地解决行业内的问题和矛盾,提高行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通过分类施策,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家居用品和塑料制品等行业是轻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分类施策,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分类施策还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行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

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事实上,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主体。无论是着力稳住重点行业,还是培育壮大新增长点仍需依托轻工业企业的发展。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万家,实现营业收入万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全国工业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682亿元。

何亚琼表示,轻工业企业数量多、行业涉及面广、国际化程度高,当前处于转型升级、竞争力重塑的关键时期,同时面临需求不振、预期转弱等困难,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将尽最大努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

为此,《方案》提出了推动产业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将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轻工产业集群和推动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从目标来看,将培育50个轻工“三品”示范城市,培育升级50个规模300亿元以上轻工特色产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方面,将开展“轻工产业带中国行”活动,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率先开展试点,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平台对接、技术交流等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质量。

“这将有助于推动轻工业中的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这也将促进轻工业领域的创新和竞争,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升级。对于企业来说,这将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江瀚说道。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此举有助于推动行业内部结构优化和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则有助于推动企业在特定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安光勇看来,《方案》对于轻工业企业意义重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导向将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然而,轻工业行业依然需要面临多方面挑战,企业需要积极适应市场形势,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稳定和拓展市场份额,迎接未来的发展挑战。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标签:

推荐